我们正在征集的珍藏/故事
我们正在征集新加坡早年工业化时期的相关珍藏和故事,希望借此展现我国的大胆开创精神、追求新经济机遇的通权达变,及应对挑战的坚韧不屈。
相关里程碑和珍藏。例子:
- 在裕廊、红山、东陵福和惹兰安拔工业区设厂的本地企业和跨国公司
- 新加坡制造的产品
1966年,东陵福视特朗(Setron)工厂的一名工人。
新闻及艺术部收藏。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提供。
裕廊船厂有限公司就业准证。
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随着新加坡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,许多工厂都建在住宅区附近,为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。
您曾在新加坡最早的几个工业区工作吗?您有那段时期的相关纪念品吗?请通过您的珍藏和故事,分享您对新加坡经济转型的感受。
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新加坡制造的视特朗收音机。
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视特朗(新加坡电子)有限公司于1964年生产的黑白电视机。
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罗莱35(Rollei 35)型号LED相机
莊能瑞先生提供。
新加坡制造的产品因优质而闻名遐迩,就业机会也使更多人能拥有“奢侈品”,例如这台视特朗电视机。
您有上世纪60或70年代新加坡制造的产品吗?
蚬壳公司(Shell)出版的毛广岛手册,印有第一份先驱证书(Pioneer Certificate)及公司决定在新加坡投资的原因。
我们正在征集类似的出版物和轶事,以了解跨国公司为何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选择在新加坡投资或拓展业务。
Yeo Choon Ho先生惠赠。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更多相关里程碑和珍藏。例子:
- 企业和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培训课程,帮助工人提高技能
- 为提高效率而展开全国生产力运动
- 英国撤军的影响,及三巴旺海军基地从军事用途改为商业用途
照片(左):莊能瑞先生提供。
外套(右):莊能瑞先生惠赠。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罗莱员工在上世纪70年代穿的外套。相机生产线主管张先生在罗莱工厂工作时也穿上这件外套。他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完成生产工程课程后,到罗莱接受培训,为各种罗莱相机组装快门。他也被派到德国接受为期七个月的培训。
1982年全国生产力运动的首日封。在这之前,政府展开了其他类似的宣传运动,旨在提高技能和生产力,以吸引外国投资、满足劳动力需求及保持竞争力
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您有上世纪60至70年代参加培训课程的相关信件、文件和物品吗?又或者,您有1975年第一次推行全国生产力运动等提高生产力活动的宣传品吗?请分享您参与这些活动的经历和感受。
纪念新加坡三巴旺船厂40万吨级的干船坞于1975年5月25日正式开幕的匾牌。
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国家博物馆收藏。
当英国在1967年宣布撤军时,新加坡必须在短时间内应对持久的经济结构改变及失去3万个工作等问题。这一年,李光耀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,人民必须调整工作方式,并在某些情况下“痛下决心改变谋生方式”。
当年英国撤军对您有任何影响吗?请与我们分享您的故事和照片。
您有类似的珍藏或故事吗?